有補水、沒鎖水,保濕效果其實會大打折扣!根據4大肌膚類型,訂定保濕策略、挑選保養品,並掌握3階段保養,讓水分由內而外充盈不流失,打造水漾亮澤自信光彩!
肌膚保濕做好,不但能避免肌膚乾燥脫皮,也能遠離暗沉、泛紅、敏感、粉刺等問題。不論是油性肌、乾燥肌、混和肌,任何膚質的人都應該正確了解如何保持肌膚含水量、減少水分流失,可以說是「保養」最基本功夫。
肌膚保濕原理解密:了解肌膚需要補水還是鎖水?
我們的肌膚構造中有30%成份是水,這些水分使細胞功能正常運作,保持水嫩光滑。所謂的「保濕」是指「保留水分」的能力,包含減緩流失以及補充水分,使肌膚維持合理的含水量。以下先來認識肌膚保濕的三大功臣:
1.皮脂膜:是由皮脂腺分泌、累積而形成,位於角質層之上,能夠抵抗外來的傷害、留住肌膚水分。
2.角質層:內含角蛋白及天然保濕因子,有助於吸收及鎖住水分,使肌膚保持濕潤;細胞之間的脂質層也可以阻止水分流失。角質層正常含水量應介於20%至30%之間,若低於10%容易出現乾燥情況。
3.天然保濕因子:是肌膚內眾多保濕成分的總稱,成分有胺基酸、乳酸及尿素等,存在於角質細胞內,具有優異的保濕性。
認識 4 大肌膚類型與保濕重點
不同的肌膚類型適用不一樣的保濕方式,最簡單的判斷方式為洗臉之後不擦保養品的狀況下,等待半小時至一小時之後,再觀察臉部油脂的分泌狀況,根據結果可分為以下四種:
1.油性肌膚:
特徵:全臉出油、有油光。
保濕重點:使用含油量少、質地清爽的產品,如:精華液、凝膠等。
2.乾性肌膚:
特徵:幾乎沒有出油、有緊繃感,肌膚顯得乾燥。
保濕重點:使用含油量高、保濕力優秀的產品,如:精華安瓶、乳霜等。
3.混合性肌膚:
特徵:T字部位出油、兩頰乾燥。
保濕重點:出油處使用清爽的保養品;乾燥處則使用保濕力強的產品,重點在於「分區保濕」。
4.中性肌膚:
特徵:出油量適中,不油膩也不乾燥。
除了天生條件,膚況還是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,包含飲食、作息、年齡等,所以要時常觀察膚況變化,再調整對應的保養策略,才能有效保濕。
原來是保濕不足惹的禍!5 種常見肌膚缺水症狀
了解肌膚的保濕結構與類型後,接著來看看保濕沒做好可能會引發哪些問題:
1.脫皮乾燥
肌膚細胞間沒有充足的固著劑連結彼此,使舊的細胞脫落,形成皮屑脫落,同時容易感到乾燥、粗糙、緊繃。
2.膚色暗沉
皮膚看起來暗淡無光、顏色不均,或是略帶疲倦感,這可能是因為皮膚缺水,影響保濕度與透光性。
3.泛紅發癢
缺水也可能導致皮膚出現泛紅、紅腫、發癢等發炎情況,或是本身的過敏症狀會加重。
4.粉刺、痘痘
肌膚缺水容易使身體分泌更多油脂鎖住水分,導致油水不均、毛孔堵塞而冒出粉刺痘痘。
5.細紋、黑眼圈
缺水會使肌膚彈性、支撐力下降,容易產生細紋、皺紋,也可能使黑眼圈出現。
認識肌膚乾燥6大原因,正確做好保濕工作
保濕不足可能引發乾燥、泛紅、暗沉等現象,所以我們要了解肌膚乾燥的成因,以及對應解決方案:
1. 過度曝曬
若長時間或正中午待在烈日下,且未妥善防曬,有可能加速肌膚水分流失、蒸發至空氣中。所以平常要使用防曬係數 SPF 30 以上、能抵抗長波紫外線(UVA)的防曬乳,搭配陽傘、帽子等物理防曬,避免水分流失,也避免紫外線深入皮膚,破壞膠原蛋白等重要成份。
2. 水分不足
皮膚中的水分來自血液循環供給,每天都會透過流汗、排尿以及接觸空氣等管道流失,所以成人每日約需攝取 35mlX體重公斤數的水量,或是多吃木耳、海帶這類富含膠質的食物,讓肌膚保持水潤彈性,不容易產生乾燥細紋。
3. 過度清潔
洗面乳清潔力太強,或是水溫太高(高於40度),容易洗去臉部保持水分的有益物質、酸類與皮脂,破壞天然的保濕屏障,所以洗面乳要挑選溫和不刺激,洗後不會有緊繃感的產品;而若是乾性肌膚,可以再特別挑選富含保濕成份的產品。
4. 環境乾冷
肌膚會受到環境變化影響,如果環境比較乾燥寒冷的話,空氣中的水分也會比較少,連帶使肌膚顯得比較乾燥,例如長時間待在冷氣房,或是秋冬時節。平時可以攜帶保濕噴霧,或是在室內放置加濕器,搭配開窗通風,幫助肌膚即時補水,緩解乾燥不適。
5. 身體狀況
肌膚乾燥可能是受到天生體質影響,例如角質層比較脆弱,內部的保濕因子、脂質、水分含量不完整;也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,需要就醫確認成因,對症下藥緩解乾燥不適。
6. 年齡增長
擁有鎖水功效的皮脂,約從 20 歲起開始逐漸減少分泌,並隨年齡的增長而持續減緩。 25 歲之後,膠原蛋白產生的速度也會減緩,使肌膚容易失去彈性與水分。所以要搭配健康均衡飲食、穩定日常作息,以及下個段落介紹的清潔與保養程序,保持肌膚水感亮澤。
幫助肌膚喝飽水的3大保濕成份介紹
保濕成份1:神經醯胺
神經醯胺是肌膚組成的重要成分,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和親油性,能夠同時做到保濕、鎖水的功能,有助於肌膚維持彈潤,還能夠抵抗外界刺激、修復肌膚屏障。
保濕成份2:玻尿酸
玻尿酸存在於真皮層,具有良好的保濕效果及黏性,能夠牢牢抓住肌膚中的水分,一分子能夠吸附比自身多 500-1000 倍以上的水分,但是玻尿酸沒有製造水分的功能,所以要搭配其他保濕成分才能建立更全面的保濕機制。
保濕成份3:維生素原B5
維生素原B5的結構與皮脂膜相似,因此容易被肌膚吸收,具有良好的保濕鎖水功能,可緩解肌膚乾燥的問題,還可以強化肌膚屏障的防禦力。由於維生素原B5能夠深入肌膚深層,有助於淡細紋、使肌膚水嫩澎潤,進而達到養顏美容的效果。
保濕有感!3步驟學會正確的肌膚保濕方法
「保濕」不僅是塗抹保濕產品即可,而是要循序漸進、分階段保養:從清潔、補水到最終的鎖水,每個步驟環環相扣也各具意義:
保濕步驟 1:清潔
保濕前最基礎的步驟,就是清潔臉部。卸妝後透過洗臉,清除一日累積下來的灰塵、髒污、細菌,以利後續保養品順利被肌膚有效吸收。
• 挑選不含香精、刺激成分的溫和洗面乳,以洗後不緊繃為原則
• 洗臉時手部小幅度在臉上畫圈、輕輕按壓,溫柔洗淨髒污,不需用力搓揉
• 以常溫水洗臉,不要使用高於 40 度的熱水或是 0 度以下的冰水洗臉,對肌膚來說會過於刺激
• 一週可以使用臉部去角質的凝膠、磨砂膏等產品 1-2 次,適度促成代謝細胞新陳代謝、改善毛孔堵塞
保濕步驟 2:補水
臉部清潔乾淨後,接下來要為乾燥肌膚「補充水分」,而補水用途的保濕產品通常是清爽的水狀、液狀質地,流動性較高,如:化妝水、精華液。
• 洗臉後立即塗抹化妝水、保濕精華液,為肌膚增添水分,也能軟化角質,提升後續保養品的滲透效果。
• 用手輕拍加速吸收,或是浸濕化妝棉敷臉。
• 可使用保濕面膜強化補水效果,但需留意產品說明,確認不同保濕產品能否疊加使用。
保濕步驟 3:鎖水
補充水分後,要塗抹乳液、乳霜將水分鎖在肌膚內,減緩水分流失的速度,讓肌膚能長時間保持輕透水亮。
• 乾性肌膚者適合使用「乳霜」,因為油脂較為豐富,鎖水效果更佳。
• 油性肌膚者適合使用「凝膠、乳液」含油量低的產品,避免增添過多的油脂,同時達到鎖水的功能。
• 混合性肌膚者要「分區保養」,乾燥的地方使用乳霜、出油的地方使用乳液。
常見保濕問答:破解我們什麼時候需要保濕!
圍繞「保濕」議題,有各式各樣的迷思與疑惑,所以這邊為大家解答關於油性肌膚、缺水缺油的常見問題。
Q1. 油性肌膚不需要保濕嗎?
A:油性肌膚的人也需要保濕。肌膚類型的差異主要在皮脂分泌多寡與先天體質,而油性肌膚的人只是「皮脂相較他人更多」,不代表肌膚不會缺水。若將肌膚比喻為「容器」的話,由於皮脂主要是負責鎖水的屏障,皮脂多就如同容器的蓋子蓋得更緊實,裡面的水分蒸發速度比較慢,但不代表容器內有充沛的水分。
Q2. 肌膚有分成缺水、缺油?
A:缺水、缺油,是用來形容肌膚的油水平衡狀況:
- 缺水:肌膚緊繃暗沈、觸感粗糙、有乾燥細紋,甚至有些乾癢、泛紅,都可能是肌膚缺乏水分的特徵。
- 缺油:拿一張吸油面紙輕壓臉部,若是幾乎看不見任何油漬,代表臉部的油脂不太夠。
缺水、缺油有可能是受到先天體質的影響,像是洗完澡後全臉缺水狀況明顯,通常就是乾性肌膚;另外也可能是受到環境變化、年齡增長、飲食作息的影響,像是秋冬天氣乾燥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肌膚容易缺水乾燥。但不論如何,這些都能透過前面提到的保養程序,以及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、防曬補水習慣來逐步改善。
水分是讓人體細胞維持運作的重要成分,所以「保濕」其實肌膚修護保養的根本:做好基礎保濕,才能讓其他功效的保養品有效吸收,也讓後續上妝更自然貼合。保濕的首要步驟是認識自己的肌膚類型,接著依照天氣、體質、年齡、膚況的變化,逐步調整補水、鎖水的保濕策略,讓肌膚長久保持水漾自信光彩!
免責聲明:肌膚保養品使用後狀況會依個人使用方法及肌膚狀況而有所不同,並請配合正確使用方法。